纪念我的母亲
张可心
2020 年1 月27 日,是家慈王佩英遇难50 周年祭日。 读了张红萍女士的纪念文章,不仅激起我们心底深处的思母之情, 也引发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50 年前那疯狂的、无人性的岁月里,家慈为什么能“ 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全国上下狂吼“ 打倒刘少奇”时,她公开高喊“ 刘少奇是好同志!”甚至无视举国山呼“ 万岁”,公然提出“ 主席应退位”的死谏。 即使面对严酷批斗、无情毒打和死亡威胁,依然坚守立场,拼死抗争。 通过张红萍女士的文章, 我们恍然明了:家慈反抗的出发点是百姓的疾苦,支撑家慈冒死抗争的信仰是基督宗教的大爱无疆和舍身取义。
正是基于此,当她面对所谓“ 三年自然灾害”饿死千万百姓的残酷事实,以及由此引发的毛、刘之间的“ 路线斗争”,纪念母亲王佩英遇难五十周年
在肩负七个子女的养育压力时,她从亿万忍饥挨饿民众的利益出发,毅然弃小爱择大义,最终义无反顾地做出抉择: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反思建国后历次政治运动,为坚持正义和敢讲真话而遭受迫害、甚至牺牲生命的刚强勇敢者不计其数。对在战争年代牺牲的先烈,国家给予他们崇高的地位,而对在和平年代为民请命的英灵,国家也应该给予他们应有的尊崇地位,不应让他们默默无闻!
1 月27 日是家慈遇难祭日,恰逢联合国通过决议,将苏联红军解放波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1945 年1 月27 日,指定为缅怀大屠杀遇难者的国际纪念日。 为此,我们郑重建议:全国人大应该认真研究,确立我国的“ 无辜蒙难者纪念日”。 这不仅是为了告慰蒙难者冤魂,抚慰其家属心灵创伤,更是为了警示后人—— 历史的悲剧不能重演!

张可心,1956 年出生,王佩英之女。 王佩英慈善基金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