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热线:

北京市海淀区
010-88841610
最新反馈

当前位置:主页 > 精神传承 > 最新反馈 >

体会王佩英---- 一个高中生的体会 姚增昊

文章来源:未知;时间:2018-12-18 14:17

体会王佩英
 
 
 
                                                                                     -------一个高中生的体会
 
 
 
请允许我直呼其名,这样感觉比较真实。
 
 
 
“在张大中的眼中,母亲很平凡,就在铁道部设计部当一个清洁员,既不是知识分子,也不是搞政治的。”(摘自《寻找王佩英》郭宇宽)然而正是“相夫教子”这一作为妻子和母亲的责任信念以及当时社会的较稳定掩盖了王佩英不平凡的一面。
 
 
 
王佩英青年时在静宜女子中学接受教育,而且是该校的第一届毕业生。由此可见,王佩英的父母也应是比较开明之人。她也应在开放的新式家庭中成长,接受了先进的教育。虽然王佩英的求学之路到初中毕业就结束了,但我想拿今天话来说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这四有公民的特质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她心里。
 
 
 
王显然是一个可以为自己的亲人放弃一切物质的人——当她与张以成先生结婚时,她就义无反顾地抛家舍业,配先生到北京发展;当张以成先生被日本人拘留时,她变卖家产托人疏通;之后她又用家产用作丈夫外交应酬的开销。但这似乎与她后来对张大中说的“孩子,妈妈做的事情可能要连累你们啊,妈妈对不住你们啊”构成了尖锐的矛盾。但此时的王佩英已经是一个工作上遭到政治打击,丈夫去世以及察觉到社会不正常运转的人了(家乡的严重饥荒)。她已经不能再忍受下去了,她的知识文化告诉了她社会病症所在,她所接受的“刚健笃实,见义勇为”的教育以及她真诚的天性促使她站在了风口浪尖,使她勇敢地讲出了真话。然而在一个“众人皆醉”的社会里讲真话往往意味着要付出惨痛的代价。她曾被关进精神病医院,每天被灌以大量的镇静剂,她曾被关进牛棚,被饿饭,被毒打。这是今天的我们所不能想象的事,然而王佩英却真真实实地经历过了。但她始终不说一句违心的话,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
 
 
 
最令人动容的是她在最后一次受审时的场景——“那一次王佩英大概已经注意到自己的时间不长了,审讯人威胁她,给她最后一次认罪的机会,否则她就再也见不到她的儿女了。这时王佩英哭了,哭得很伤心。可她擦干眼泪,还是坚持‘刘少奇不是叛徒。’”套用鲁迅的话来说:“真的勇士,敢于面对惨淡的人生,敢于面对的淋漓的鲜血。”王佩英的死,也许扭转不了当时整个社会的形式,但她却在亲友,同事的心中留下了哪怕是一点点坚守道义的力量。
 
 
 
除此之外,令我震撼的是王佩英的那四字退党申请书。“因无意义,更无目的。自我受罪,何苦而为”这种惊世骇俗的举动,也许只有王佩英才做得出。
 
 
 
王佩英是纯洁的,因为她对党的理解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王佩英的思维是缜密的,因为她凭一已之力写了大量的传单并且安排给了各个孩子在自己去世后应该做的事;王佩英是坚强的,因为她承受了太多苦难,却尽力不牵扯到他人。
 
 
 
她值得被敬仰。
 
 
 
                                                                                                                             姚增昊
【返回列表页】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座机:010-88841610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1-2017 王佩英基金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202300182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