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纪念母亲遇难50周年文集

咨询热线:

北京市海淀区
010-88841610
电子书:纪念母亲遇难50周年文集

17--为信念而生 为真理而死--杨银波

文章来源:未知;时间:2022-05-09 14:53

为信念而生 为真理而死
                                                                                  杨银波

王佩英将成为民族记忆

       40 年前,北京一名普通的勤杂工王佩英被残忍杀害,罪名是“ 现行反革命分子”。 这条罪名的来由是,面对无数人高呼“ 毛主席万岁!”王佩英突然高喊:“ 同志们,听我讲句话。”人们顿时静了。 谁也没想到,她接下来要讲的那句话竟是:“ 刘少奇万岁!”一时间,众人如蚂蚁般涌上,纠打王佩英,遂被押走。 王佩英经历了精神病院、“ 牛棚”及众多批斗大会的残酷折磨,最后被卸去下巴,活活勒死,留下七个孩子无人抚养。
       40 年后,《 我的母亲王佩英》被拍摄成独立纪录片,500 余人聚集北京,为死去的王佩英开了一个庄重的纪念会。 郭宇宽写了一本《 王佩英评传》,我也从网上搜集到25 篇纪念和追忆王佩英的文章。
       此刻的互联网,正如地火般传播着王佩英的英雄事迹。 在中国邮政与诸多物流公司的运输车上,正装载着王佩英影片光碟、纪念会光碟,以及刊载《 寻找王佩英》的《 炎黄春秋》杂志(2010 年第5 期)。 在我的信箱、QQ 和手机里,常有读者和友人要求索取王佩英资料。越来越多的人,正打开DVD 播放机或电脑光驱,感受着40 年前文革的残暴,也感受着王佩英后人至今挥之不去的震颤与无尽的思念。 我的能力实在有限得很, 顶多写点文章,此前,我写了《 抢救民族精神— 纪念圣女王佩英》发在互联网,函告与我有交集的众多媒体编辑及记者友人, 告诉他们:“ 王佩英是惨死于文革的中华烈士,距今就义40 年,也被公众遗忘了40 年。鲜血不可白流,精神不可忘却。”
       手中持有的一批王佩英光碟、杂志,在一天之内,就被我送完了。 从我手中拿到光碟、杂志的人,包括复印店主、理发店主、杂货店主、电脑店主、电脑培训师、桌球馆主、诊所医生、退伍军人、小学教师、高级技工、基督徒、炒股者、武术冠军、公司老总、部门主管、公司设计员、小区保安、工伤民工等等。 确实,供不应求。 在送资料的途中,一群白发老人听说这是反映文革真相的作品,也希望获得一套,无奈只好将我仅存的一套也送了出去。 我能做的,就是告诉今天还活着的中国人,在我们的历史上,曾有那样一个伟大的女性,她以她的鲜血,喷溅到国人麻木灵魂的深处,这是一位“ 千里风雪我独行”的圣女。
       索取王佩英资料是“ 函索即寄”,全世界的人都可以免费索取,索取者没有一分钱的负担。 我暂不知拿到王佩英资料者究竟有多少人,也许已逾万人,未来将更多,王佩英事迹的广泛传播,王佩英精神的不断弘扬,注定成为民族记忆。 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稚嫩幼苗变作参天巨树,甚至树木成荫,这是我的期许,也是王佩英后人(尤其是张大中、张可心)的夙愿。
 

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张大中是王佩英的第三个儿子,系大中电器集团董事长,拥有门店近60 家,年销售额近100 亿元,市场占有份额常年稳居北京家电市场之首。 他有着如此举足轻重的身份,却为母亲的平反昭雪,为母亲精神的传扬“ 豁出去了”,我个人的理解是,他已忍了整整40 年,今天坦然地站出来,唯一的目的,就是要把真相彻底讲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母亲为国为民的精神品质,让人们不要忘记过去的历史,毕竟当初他的母亲王佩英是活生生的一个人,同时避免悲剧的重演,让历史告诉未来。王佩英是动乱中暴民政治疯狂迫害的牺牲品,是文革悲剧的典型缩影。她不足54 年的短暂人生,是中国当代史、政治史的一部分。 今天的中国人,既然有机会了解到这位抗暴者的事迹, 就应从心灵深处拒绝文革灾难,反思极左专制给人民带来的是怎样的苦痛与悲哀。
       有位网友评价得很朴素:“ 张大中是个孝子。”也有网友说:“ 这就是有钱人才敢干的事啊。 换成你我,只能装作没发生过那么惨的事。”其实不然。我们这些活着的人,有的人亲身经历过文革,有的人是父辈、祖父辈经历过文革,不管你有钱没钱、有地位没地位,这件事终究发生过,是有证据、有痕迹的。 但为什么那么多位高权重、富甲一方的人,统统选择了沉默?这是“ 一朝天子一朝臣”或者“ 俱往矣”就说得过去的吗?人们看见有个人跌倒在坑里,遂统统绕过去。 倘若人人都这样做, 越来越多的人都会跌倒在那个坑里。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政治迫害、人权灾难的历史,譬如德国遭遇法西斯,当初何等残暴、何等疯狂,此后皆有大量具有反思意义的建筑、文艺作品以及法律和制度层面的措施,来避免重蹈历史覆辙。 在中国,且不说曾经的反复折腾与运动,单说十年文革的大量真相,尽管也出现过“ 伤痕文学” 的作品,但是至今还没有完全公开。上个世纪80 年代,民间在寻根,但同时又遇到“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 自从中国有了互联网之后,更广泛的反思开始了……
 

必须吸取血的教训

       一位感情至深的友人刚刚从辽宁发来手机短信:“《 王佩英评传》读到一半,即泪流满面。 多么惨烈的人间,多么肮脏的罪恶。 张志新、遇罗克、林昭、王佩英已经被杀害,而我那惨遭当年文字狱的亲人还活着,在监狱里活着,这是亲人的幸运还是不幸?杨先生,你如何看待?”我回复道:“ 眼泪,是立起的助力。哭过,便在心中强大起来。这是志士仁人顶天立地之前的残酷规则。”这位友人,是高级知识分子,在当地名望甚高。 按说,他已见识过当年文革的残酷为何物,不是心灵脆弱之辈,但面对王佩英这位40 年前英勇就义的女性,他仍止不住嚎淘大哭。
       除非铁石心肠和故意回避,否则无人不为王佩英落泪。 这眼泪,如同某股震撼人心的精神穿透心灵,渗进鲜血,进入骨髓,成为人们生命中的永恒记忆。就像在王佩英纪念会上献花、敬礼的那些人一样,那朵花、那个礼,不仅仅是向王佩英的怀念,向王佩英的致敬,而且还带着太多的自我唤醒,自我反思和自我激励。
       王佩英的事迹会让我们反躬自问,中国那么多的知识分子, 那么多号称“ 爷们”的男人,在文革中都干什么去了?更有甚者,为了活命,低下头颅,放下尊严,抛弃真理,有不少人甚至积极配合施暴者,揭发他人的所谓“ 罪行”,诬告陷害,借刀杀人。 那时的中国文字比任何时期都要敏感和丑陋,凭一个字就可以被彻底打倒,凭一句话就可以杀一个人。 对此我们反省过吗?忏悔过吗?公开站出来检视过自己吗?
       40 年过去了,当初的少男少女如今也当爷爷奶奶了。民间残存的记忆也越来越稀疏,真实的历史场景比后人模糊的回忆更为残酷,更为窒息。 历史似被抹去,血迹似已蒸发,多少真相需要解密,多少事实需要澄清。 遗憾的是,那些文革的亲历者仿佛根本没有被殴打、被批斗、被逮捕、被关押、被劳教、被株连。 难道十年文革仅仅是中国人做的一场“ 游戏”吗?或者说做的一个根本就无所谓的梦吗?我承认,邓小平、胡耀邦等领导人为平反冤假错案做了许多拨乱反正的实事,功不可没。但从长远看,作为公民的我们,要体悟到真正的实质问题是什么?是人的尊严,是人的权利,是人民民主。
       曾经有过一些“ 舆论导向”,最著名的就是邓小平提出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还有“ 登高望远”、安定团结。 我们能够理解,在当时文革刚刚结束不久,国家百废待兴,为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大业,把文革时的“ 天怒人怨”暂且放在一边是有道理的。但从另一个方面看,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历史就是历史,是非就是是非,要人们忘却那段惨痛的历史和痛苦的灾难,“ 捐弃前嫌”是不可能的。我的主张是,为了让国家更美好,人民更幸福,必须汲取深刻的历史教训, 牢牢记住王佩英的名字和她的事迹,历史不能忘却,悲剧不能重演!
 

摸着胸口说良心话

       有什么样的政府,就有什么样的人民;有什么样的人民, 就有什么样的政府。我们怎样在现代社会扩大民主形成文明之治?占人口绝大多数的普通公民,怎么睿智和强大起来?这是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重大课题。 不能仅仅为了所谓的“ 社会维稳”,而妨碍社会的正常表达。 我们建设公民社会、呼唤民主政治,需要有宪法保障的言论自由。 许多事总可以想、可以表达。40 年前,如果1% 的人像王佩英那样站出来,文革的灾难或许就不会在中国产生。 同样的道理,如果今天1% 的人像王佩英那样站出来讲真话,国家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就会出现更加崭新的局面。
       40 年前王佩英的死,据称是经文革期间的司法机构核准:“ 罪大恶极,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那是一个没人相信法治只相信人治的年代。 当道德已经崩塌、法律已成玩偶,暴民政治成了气候之时,王佩英式的灾难就会接踵而至。 这不仅仅是她一人的惨剧,而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在国家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中,不难找到自由和权利的表述。 问题在于,在司法实践中,真正做到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过程人民民主,还需走很长的路。 我们有理由相信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的日趋完善,人民的自由和权利会得到进一步保障,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一定会在我们手中建成。
       王佩英为信念而生,为真理而死。 她的信念极为简单,谎言就是谎言,灾难就是灾难,罪恶就是罪恶。 她之所以如此坚持,不是因为她见过多大世面,受过多高的教育,有多么丰富的信息渠道,而是因为她忠于真理,忠于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是摸着胸口大胆的说良心话。
       为什么要撒谎?很多人会说,你撒个谎有多大个事呀?不! 你没有她那种对灵魂的忠贞守卫,这是耶稣、苏格拉底、谭嗣同式的殉道者的守卫。 这种为道而死的气节,有着看透生死、保全灵魂的坚毅,非常人可以企及。 如果中国人个个都贪生怕死、趋炎附势,这个国家是不配被世界敬重的。 我们这些后来人,应以历史上曾经有过王佩英这样的人而自豪。 如同世界史上有过甘地、马丁·路德金、曼德拉,我们中国也曾有过林昭、遇罗克、王佩英以及更多愿意为道而死的大写之人。
       如果我的足迹到了北京,我一定会与王佩英的众多后人相见,促膝长谈。 思想没有疆界,话语没有高墙,在迎面而来的握手瞬间,我想,我一定会这样说:“ 道路崎岖,路不好走,但走着走着,路就敞亮多了。 很多个你们,很多个我们,很多个他们,其实都在王佩英这条道路上。”


【返回列表页】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座机:010-88841610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11-2017 王佩英基金All Rights Reserved        ICP备案编号: 京ICP备2023001825号-1